找到相关内容65篇,用时1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无我 到达解脱(2)

    止息时,我们就不会再有我的感觉。这时候,就已经到达了无我、的阶段。不过,还没有契入真心。   在这里,我们必须了解的是:心妄心真心两面,当身体精神的活动止息了之后,所呈现出来的,还是妄心,...消除了一藏(执藏),第八识了见分,就不会再那么无明,而知道业习空幻。于是,不会再藏放着种种的虚妄业习,便又消除了能藏;既然知道业习妄,不含藏执为实,也就不再受其影响左右。如此,又将所藏消除了。...

    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752145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究竟的,只是方便说。事实上,中观宗也讲到缘起,但两者的不同在于,唯识宗强调的是缘起、胜义;而中观着重从的角度来谈,强调的是。而中道实相是非非有,唯识宗所说的胜义,是超越了;中观宗所说...期精细抉择染净因果,以实现现世解脱,以至证其所愿。如是,以唯识义助行,所获利益,以及方便,其殊胜不可思议。后皆以此依愿渐入大乘唯识。  太虚大师谓大乘普度成佛心法三义,一者一切法自性义,二者一切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边论》中的“”进行阐述时,总是把中观的思想带到唯识中来,而唯识中观对“空有”问题的看法相当距离。当然,《颂释》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一本参考书,但我们必须搞清楚,哪些地方不符合正统的唯识思想。此外,...,对“性”的概念要分清楚。在唯识宗里,一般说到“”的时候,就是指没有,不同于中观宗所说的“性”。性不碍缘起,而唯识宗认为:就是就是;烦恼就是烦恼,菩提就是菩提;生死就是生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思想带到唯识中来,而唯识中观对“”问题的看法相当距离。当然,《颂释》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一本参考书,但我们必须清楚,哪些地方不符合正统的唯识思想。此外,吕澂居士的《辨中...,从而获得如实见,契入中道实相。   《辨中边论》《中论》一样,也是以显示中道为宗。开篇就揭示中道的内涵:“虚妄分别,于此二都无,此中唯有,于彼亦此。故说一切法,非非不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
  • 希解、觉域、觉囊、郭北、夏鲁等教派

    专修《时轮法》,定中见到色天身⑾从内显发,又阅《如来藏经》等经,说“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佛身,名如来藏⒀。于是生起胜义本⒁之他见。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这种观点暗传给他的儿子达麦夏若,八十二...提出如来藏自觉智(44),属于大中观的了义教.他们就是随行无着所倡导的胜义即他见的中观学说。西藏的学者们对无着产生误解,主要是他们没有把唯识唯觉明(45)(不二智)分开的原因。因此他们独尊龙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760604.html
  • 牛头宗法融禅法的探讨

    进而显出,明与无明是一,是不二。种种这些词句,反映出的思想是与《心铭》的"目前无物,无物宛然"说法是一脉相承。80  至于牛头宗的禅风则重在"无心绝观"或"绝观忘守",正如宗密将其概括为"本来无事...从中也可以感觉到三论宗禅法的遗风。进而从宗密大师对牛头宗禅法的评述,以及代表牛头禅根本思想的遗著《心铭》《绝观铭》两方面出发,对其禅法思想进行梳理,并且从"是实相,是道本"、对"心境"的体认、"...

    释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3860614.html
  • 《西游记》与佛教的关系

    拘留孙佛,拘那含牟尼佛,迦叶佛,释迦牟尼佛。是这样的顺序。西游记里,当他给了假经的时候,燃灯古佛看见了,派白雄尊者把经打落了,悟一翻,假的,没字,又回去找迦叶阿难。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堂弟。如果真实...将来一个人能救你们,把孙悟的样子告诉他们了,那些人在痛苦的时候喊“大力明王菩萨”,喊的是孙悟,惊动了孙悟,这里还留着大力明王孙悟之间的瓜葛。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。《五灯会元》中提到...

    傅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961754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心中产生分别之念,所以佛钵轻重的不同。在罗什看来,佛钵”性”,本无轻重之异。佛钵的轻重,是人心执著虚妄,强行分别的结果。推而广之,一切法相,都是随人心流转而呈现出来的相。   他在论到有时,说...空无”。如果否认了“”,而后才”,那就是断灭,不是般若学的观真义。对待无的正确观点,应是不著,也不执,做到双遣,这才是“毕竟”。罗什宣传的中论思想,他的“非有非无观”为僧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“白黑之争”及其对“缘起性”说的误解

    因果报应说的一方还是支持佛教的一方, 对于佛教般若学中的“谛”“无谛”的本意都未能透彻地了解, 这说明了印度大乘宗哲学这种异质文化因子在当时还处在“格义”的阶段, 多误解。虽然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僧肇已经比较准确地把握阐释了般若“”的本义, 但佛教般若学那种“非有非无, 非非非非无”的思辩逻辑对于中土来说毕竟是陌生的, 也是难以接受的。  刘立夫, 男, 1966 年生, 哲学博士, ...

    刘立夫 周 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3961941.html
  • 妙华法师: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

    这种人往往背负着沉重的人生包袱一直走到坟墓中去,从佛法的观点看,他们因入世活得太沉重、太劳累了。所以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的关系,如何安身立命,行于中道,这就是我今天选择这个题目的用意所在。    ...后面还有一个叫真空妙。往往人们只看到佛教讲的一面的一面,但是很少知道佛教根本上讲的是离苦得乐真空妙。这八个字非常重要的,充满了对立统一的思想。    18世纪末19世纪初,著名哲学家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162354.html